重庆市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看点多多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5月15日,重庆市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为南岸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授旗,为第三届成渝双城残疾人创业先锋大赛获奖项目颁奖,“残疾儿童康复一件事”应用正式上线,爱心企业、单位向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捐赠善款,用于残疾人扶贫助学、创业就业、康复服务等,支持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应用正式上线
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康复
儿童期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具有抢救性意义。残疾儿童康复旨在协助残疾儿童恢复和改善其身体、智力和精神状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融入社会,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市年救助1.1万余名残疾儿童,1个残疾儿童身后就是1个家庭,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是家庭既揪心、又急盼的事情。
去年,南岸区残联在市残联赋权指导下,组织与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有关的行业主管部门,以残疾儿童筛查诊断为起点,残疾儿童康复出园预后跟踪为终点,让残疾儿童康复的“数据跑起来”,变传统“被动供给服务”为“主动感知服务”,完善残疾儿童康复“线上+线下”双通道、“机构+家庭”双介入康复服务体系,构建“残疾儿童康复一件事”特色应用。
当日,“残疾儿童康复一件事”应用正式上线,在南岸区试点运行。应用上线后将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残疾儿童及家长的筛查诊断标准杂、政策咨询获取难、康复机构选择难、申请服务手续多、意见建议无处提、预后服务跟进难等复杂情况和问题。
据介绍,该应用包含康复政策查询、查询诊断医院、康复机构选择、申请康复服务、康复服务评价、线上课堂、预后跟踪服务等七大功能,是重庆残联系统积极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探索“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的具体行动。
如何使用?只需残疾儿童家长在应用上填报申请资料,集中一次性办理,即可实现“诊断筛查‘一网连’”、“康复救助‘一站享’”、“预后服务‘一链达’”。此外,该应用在试点运行后,力争今年7月底形成实战实效,惠及全市残疾儿童家庭,让惠民有感落地见效。
这些科技助残 将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近年来,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展示和加强科技助力残疾人领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将科技创新引入康复和辅具适配领域,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提升科技助残水平。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围绕科技助残,还开展了科技助残交流活动和数字公益活动,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成都、重庆等地的企业和机构参加交流,涵盖科技助听、助行、康复、信息无障碍等多类助力残疾人生活的科技产品和智慧服务。
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展示的智慧助残小屋在展厅中十分引人注目。工作人员吴欣阳介绍,这是重庆广电重点聚焦残疾人无障碍信息化需求,为全市近2万户残疾人家庭提供精准信息化的“数字残联平台”,小屋为视障人士开设了免费点播服务专区“光明影院”,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受到残疾人群体广泛好评。
“我们还在自有营业网点为残疾群体提供了‘一键呼叫’、‘爱心座椅’等无障碍设施,并持续开展公益课堂讲座,力求通过用心服务和专属产品体现‘科技助残’,切实为残疾群体打造有爱、有效、无障碍的广电服务。”吴欣阳说道。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则带来了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一只仿生手弹出悦耳的琴声,名为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相比传统仿生手,该产品可实现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使残障朋友更灵活地控制假手动作。
“这是一款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高度整合的智能产品。”企业负责人王勇表示,仿生手可通过检测佩戴者的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识别佩戴者的运动意图,并将运动意图转化为智能仿生手的动作,从而做到灵巧智能,手随心动。
据了解,强脑科技在2015年由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是中国脑机接口领域首家独角兽公司(估值超10亿美金),目前是世界脑机接口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的产品包括智能上肢、下肢,睡眠干预、冥想、孤独症、专注力、脑电神经反馈领域的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均是基于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衍生,截至目前,已经销售超过10万件,所有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装配均由中国独立完成。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除了有普通汉语节目单,还专门为盲人朋友印制了盲文版节目单,这是重庆大型会议上首次使用双语节目单,也是重庆残联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具体体现,帮助视障人士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维护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